嘉宾介绍


  • 郭万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报告题目:水伏学

    近年来国际上一系列研究显示低维碳材料与水相互作用可以将水的机械能和环境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类比于光伏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我们称这类通过材料与水作用直接转化水吸纳的能量为电能的现象为“水伏效应”(Hydrovoltaic effect)。2018年12月的《自然·纳米技术》刊登了我们撰写的“Emerging hydrovoltaic technology”的综述并配以编者按“More power from water” ,在封面提出“水伏学——从水获电的新途径”(Hydrovoltaics:New ways of harvesting electricity from water)。水伏效应起源于固液界面的电荷传递与输运,涉及从微观到宏观多层次的界面物理和力学过程,水伏学将是跨越材料、物理、力学、能源等的交叉学科。由于神经的动作电位、代谢和生命活动都是在水中发生,水伏学的发展也有可能成为认识人脑、启迪类脑智能技术和原子制造技术的一个窗口、一条途径。本报告结合我们的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梳理水伏效应的基本原理,介绍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水伏效应研究和水伏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展望水伏学发展和应用的前景。

     

    个人简介

    郭万林,博士,教授,199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1-2000年在西安交通大学、2000年至今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面向飞行器安全和智能化的需求,长期从事飞机结构三维损伤容限和低维功能材料力电磁耦合和流固耦合的力学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曾任澳大利亚国防科技组织专家中心专家、德国马普金属所、美国内华达大学访问教授,建立了三维疲劳断裂理论和飞机结构三维损伤容限设计方法,建立起低维纳米材料结构力-电-磁-热耦合的物理力学理论体系。因对宇航结构完整性耐久性和纳米力学的持续贡献获ICCES Eric Reissner Award。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